启航考研

主页 > 考研政治 > 马原 >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备考:劳动价值题型练习和答案解析

1. 《资本论》中有这样的表述“对上衣来说,无论是裁缝自己穿还是他的顾客穿,都是一样的。”这主要是因为无论谁穿

A.上衣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

B.上衣都起着价值的作用

C.上衣都是抽象劳动的结果

D.上衣都是社会劳动的结果

1. 【答案】A

【考点】商品的二因素

【难度】容易题(0.834)

【正解分析】商品是用于交换的劳动产品。构成商品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用于交换;②劳动产品;其中,劳动者的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劳动者的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当裁缝生产出来的上衣由自己穿而没有用于交换时,上衣就是劳动产品而非商品,上衣的价值没有通过交换得到社会承认,因此即使裁缝为上衣付出了劳动,但上衣也只仅仅只有使用价值,而没有价值。当上衣用于交换时,就从劳动产品转化为商品,上衣才同时具有了使用价值和价值二因素,即对顾客而言,其为了获得上衣的使用价值而支付了上衣的价值;对裁缝而言,其为了实现上衣的价值而让渡出上衣的使用价值。因此,无论谁穿上衣,它都起着使用价值的作用。A正确。

【错解分析】B与A相矛盾,故排除。抽象劳动是形成价值的劳动,只有当劳动产品通过交易被他人购买或消费时,抽象劳动形成的价值才会得到实现,因此,当上衣为裁缝自己穿时,其劳动只表现为具体劳动。C错误。社会劳动是相对于私人劳动而言的。当裁缝生产的上衣被顾客购买时,则意味着裁缝的私人劳动转化为了社会劳动;而当裁缝生产的上衣只是满足自身需求时,则仅仅是私人劳动。D错误。
 

2. 人们往往将汉语中的“价”、“值”二字与金银财宝等联系起来,而这两字的偏旁却都是“人”,示意价值在“人”。马克思劳动价值论透过商品交换的物与物的关系,揭示了商品价值的科学内涵。其主要观点有

A.劳动是社会财富的唯一源泉

B.具体劳动是商品价值的实体

C.价值是凝结在商品中的一般人类劳动

D.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社会关系

2. 【答案】CD

【考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

【难度】难题(0.180)

【正解分析】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具有使用价值和价值两个因素,是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统一体。其中,价值是凝聚在商品中的无差别的一般人类劳动,即人类脑力和体力的消耗。价值是商品所特有的社会属性。商品的价值是劳动创造的,商品交换实际上是商品生产者之间相互交换劳动的关系。因此,商品的价值在本质上体现了生产者之间的一定的社会关系。CD正确。

【错解分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认为,劳动并不是创造社会财富的唯一要素。创造社会财富的不仅有劳动这一要素,土地、设备、原材料等非劳动生产要素也对社会财富创造做贡献。因此,劳动和各种非劳动生产要素共同构成社会财富的源泉。A错误。生产商品的劳动可区分为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具体劳动形成商品的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商品的价值实体。B错误。
 

3. 在相同的劳动时间里,复杂劳动创造的价值大于简单劳动创造的价值。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

A.是商品生产者自觉计算出来的

B.是市场管理部门事先规定的

C.是商品生产者协商出来的

D.是商品交换过程中市场机制自发实现的

3. 【答案】D

【考点】商品的价值量的决定

【难度】较易题

【正解分析】简单劳动是指不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的一般劳动者都能从事的劳动。复杂劳动是指需要经过专门训练和培养,具有一定文化知识和技术专长的劳动者所从事的劳动。形成商品价值量的劳动是以简单劳动为尺度计量的,复杂劳动等于自乘的或者多倍的简单劳动。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是在商品交换过程中自发实现的。D正确。

【错解分析】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条件下,复杂劳动转化为简单劳动不是商品生产者自觉算出来的,不是市场管理部门规定出来的,亦不是商品生产者协商出来的。ABC错误。
 

4. 马克思把商品转换成货币称为“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这个跳跃如果不成功,摔坏的不是商品,但一定是商品占有者”。这是因为只有商品变为货币

A.货币才能转化为资本

B.价值才能转化为使用价值

C.抽象劳动才能转化为具体劳动

D.私人劳动才能转化为社会劳动

4. 【答案】D

【考点】货币的产生;商品交换中的矛盾问题

【难度】难题(0.264)

【正解分析】本题通过“商品的惊险的跳跃”考查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商品是用来交换的能满足人们某种需要的劳动产品,它内在地包含着三个矛盾:①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②生产商品的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③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其中,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一切商品只有售卖出去,转换成货币,才表明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被承认并转化为社会劳动,具体劳动还原为抽象劳动,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矛盾得到解决,从而使商品的价值得到实现。如果商品卖不出去,生产者的劳动耗费得不到补偿,再生产就难以进行,商品生产者就可能破产,也就是被“摔坏”。所以,商品变为货币是“商品的惊险跳跃”。D正确。

【错解分析】货币转化为资本属于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理论,与商品经济基本矛盾无关。A错误。货币是从商品中分化出来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商品。货币出现后,商品世界分化为两级:各种具体商品代表使用价值,货币代表商品的价值。商品变为货币意味着使用价值转化为价值。因为具体劳动形成使用价值,抽象劳动形成价值,商品变为货币也意味着具体劳动转化为抽象劳动。BC错在颠倒了两组矛盾的转化方向。
 

5. 1918年,马寅初在一次演讲时,有一位老农问他:“马教授,请问什么是经济学?”马寅初笑着说:“我给这位朋友讲个故事吧:有个赶考的书生到旅店投宿,拿出十两银子,挑了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就这样,十两银子又到了店主的手里。这时书生来说,房间不合适,要回银子就走了。你看,店主一文钱也没赚到,大家却把债务都还清了,所以,钱的流通越快越好,这就是经济学。”在这个故事中,货币所发挥的职能有

A.支付手段

B.流通手段

C.价值尺度

D.贮藏手段

5. 【答案】ABC

【考点】货币的产生与货币的职能

【难度】容易题(0.799)

【正解分析】货币具有五种职能,即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其中,①支付手段职能是指货币用来清偿债务或支付赋税、租金、利息、工资等的职能。题干中的“店主立刻用它到隔壁的米店付了欠单,米店老板转身去屠夫处还了肉钱,屠夫马上去付清了赊欠的饲料款,饲料商赶紧到旅店还了房钱”,都表明货币在发挥着支付手段的职能。A正确。②流通手段职能是指货币在商品交换中所发挥的媒介作用。题干中的“书生与店主、店主与屠夫等”一系列交换中货币都发挥了流通手段的职能。B正确。③价值尺度是指货币充当表现、衡量、计算其他商品价值大小尺度的职能。题干中的“该旅店标价十两银子的最好房间”即表明货币发挥了价值尺度的职能。C正确。

【错解分析】贮藏手段指货币退出流通领域,被人们当作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而加以贮藏的职能。题干中不涉及这一职能。D错误。
 

6. 在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私人劳动生产的产品是否与社会的需求相适应,作为具体劳动的有用性质能否为社会所承认,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能否得到解决,决定着商品生产者的命运。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是

A.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

B.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

C.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

D.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

6. 【答案】B

【考点】以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

【难度】较难题

【正解分析】在私有制为基础的商品经济中,商品生产者的劳动具有两重性:既是具有社会性质的社会劳动,又是具有私人性质的私人劳动。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构成私有制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原因在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决定着商品经济的本质及发展过程。B正确。

【错解分析】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的矛盾是商品经济的其他一切矛盾的基础。商品经济中也存在着“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的矛盾”,“使用价值和价值之间的矛盾”,“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矛盾”等,但私有制条件下商品生产中的这些矛盾,都依赖于私人劳动和社会劳动矛盾的解决。ACD错误。
 

7. 《资本论》(德文版)第一卷于1867年9月在汉堡出版,其影响力历经150年风雨而不衰,至今对我们分析、理解现实经济问题依然具有很强的指导意义。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十分丰富,其中“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的理论是

A.商品二因素理论

B.价值规律理论

C.劳动二重性理论

D.剩余价值理论

7. 【答案】C

【考点】商品的二因素和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

【难度】难题(0.088)

【正解分析】马克思在继承古典政治经济学劳动创造价值理论的同时,创立了劳动二重性理论,第一次确定了什么劳动形成价值、为什么形成价值以及怎样形成价值,阐明了具体劳动和抽象劳动在商品价值形成中的不同作用,从而为揭示剩余价值真正来源、创立剩余价值理论奠定了基础。此外,马克思的资本有机构成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社会资本再生产理论等政治经济学的一系列重要理论的创立,也同劳动二重性学说有关。因此,劳动二重性理论是理解政治经济学的枢纽。C正确。

【错解分析】在马克思之前,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代表人物亚当·斯密已经认识到了商品的二因素,提出了劳动创造价值的观点,并对价值规律进行了比较系统的论述。大卫·李嘉图甚至已经认识到决定商品价值量的是社会必要劳动量,而不是生产商品实际耗费的劳动量。但是由于他们没有区分劳动的二重性,所以不能回答什么劳动创造价值。结果,在价值的形式、价值的本质、价值的源泉和价值量的决定等重大理论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混乱和错误;也不能在价值规律的基础上说明资本和劳动的交换怎样能产生剩余价值。AB错误。马克思劳动价值论扬弃了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的观点,为剩余价值理论的创立奠定了基础。没有劳动价值理论这个基础,剩余价值理论无法形成。D错误。

上一篇:考研政治马原世界观及方法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的重要意义

下一篇: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备考:政经导论题型练习和答案解析

相关推荐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备考:认识论题型练习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备考:认识论题型练习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备考:唯物史观题型练 考研政治马原部分备考:唯物史观题型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