启航考研

主页 > 考研政治 > 近现代史纲要 >

考研政治史纲备考:开天辟地的大事记题型练习及解析汇总

1.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他在该刊发刊词中宣称,“盖改造青年之思想,辅导青年之修养,为本志之天职。批评时政,非其旨也。”此时陈独秀把主要注意力倾注于思想变革的原因是

A.他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

B.他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

C.他对政治问题不感兴趣

D.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

1. 【答案】D

【考点】新文化运动

【难度】容易题(0.860)

【正解分析】题目提示的时间是“1915年9月”,提示的事件是“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这二者都指向了新文化运动的发端。当时,中国正陷入了由辛亥革命失败和北洋军阀统治建立所带来的纷争和混战之中。总结辛亥革命失败的教训,陈独秀认为,少数先觉者的救国斗争之所以成效甚少,是因为国民对之“若观对岸之火,熟视而无所容心”。国民的性质与行为的堕落,乃是“亡国灭种之病根”。因此必须发动一场思想启蒙运动,改造中国的国民性。陈独秀认为,“伦理问题不解决,则政治学术,皆枝叶问题”。国民性不改造,“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他认定改造国民性是政治变革的前提,所以要教育青年们迅速觉醒,去与社会的陈腐朽败思想进行斗争,去积极改造旧的社会。D正确。

【错解分析】陈独秀在《青年杂志》发刊词中表示,办刊的宗旨不在“批评时政”。但这并不表明他不关心政治。他提倡民主和科学,就是为了实现在中国建设西方式的资产阶级国家这个政治目标。C错误。一方面,新文化运动在思想文化领域内所进行的斗争,是和政治密切相关的,运动的倡导者们对旧思想、旧文化的反对,实际上就是对旧政治的声讨,因此,批评时政与改造青年思想是不能截然分开的;另一方面,陈独秀并没有认为批评时政不利于改造青年思想,他的意思是,国民性是“病根”,如果不改造国民性,仅仅就事论事地讨论具体的社会政治变革问题,是行不通的。A错误。在新文化运动前期,陈独秀是倾向于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他提倡民主和科学、批判孔学,就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B错误。
 

2. 1915年9月,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新青年》),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新文化运动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向封建主义思想文化发起了前所未有的猛烈冲击。新文化运动的历史意义表现在它

A.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

B.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有利条件

C.在社会上掀起一股思想解放的潮流

D.彻底否定了孔学的历史作用

2. 【答案】ABC

【考点】新文化运动

【难度】容易题(0.872)

【正解分析】新文化运动是中国历史上一次前所未有的启蒙运动和空前深刻的思想解放运动。A正确。它的历史意义主要表现在:第一,无情地批判封建专制主义、封建伦理道德和封建迷信愚昧,使中国的知识分子尤其是广大青年受到一次西方民主和科学思想的洗礼。第二,它在社会上掀起的一股生气勃勃的思想解放潮流冲决了禁锢人们思想的闸门,从而为外国各种思想流派传入中国敞开了大门。C正确。第三,正是在新文化运动的推动和影响下,中国涌现了一批青年革命民主主义者,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传播准备了思想的和文化的条件。B正确。

【错解分析】《新青年》创刊不久,就把批判的矛头对准了孔子及其儒学,这是因为孔学是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批判孔学,是为了给中国发展资本主义扫清障碍。但他们并没有因此而否定孔学的历史作用,也没有把孔学说得一无是处。D错误
 

3. 1914年至1918年的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空前残酷的大屠杀。它改变了世界政治的格局,也改变了各帝国主义国家在中国的利益格局,对中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大战使中国的先进分子

A.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怀疑

B.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

C.认识到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

D.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

3. 【答案】A

【考点】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中国的影响

【难度】难题(0.298)

【正解分析】在鸦片战争以后很长的一段时期里,先进的中国人为了挽救民族危亡,曾经历尽千辛万苦,向西方国家寻找真理,希望能使中国走上资本主义的道路。正当中国人在努力学习西方的时候,西方世界却发生了危机,1914年至1918年爆发了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战争是帝国主义时代列强之间激烈争夺的产物,它给参战各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和空前的浩劫。这场战争用以往任何时候都不曾有过的尖锐的形式,暴露了资本主义制度本身固有的不可克服的矛盾。这次战争,使先进的中国人对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产生了极大的疑问。中国人是否应当对欧美文明亦步亦趋?中国的先进分子对西方资产阶级民主主义产生了怀疑。A正确。

【错解分析】关于“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怀疑”,它不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影响,而是伴随着学习西方,伴随着新文化运动而产生的。新文化运动批判了以封建礼教、旧道德、旧文学等为代表的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新文化运动中,一些优秀的民族遗产,也被运动的部分倡导者们错误地当作封建文化而一概否定了。B错误。关于“必须优先改造国民性”,它是中国的知识分子在反思辛亥革命没有实现民主共和理想的原因后,在发起新文化运动时提出的主张。陈独秀在《青年》杂志(自第二卷改名为《新青年》)发刊词中强调,国民性不改造,“不但共和政治不能进行,就是这块共和招牌,也是挂不住的。”C错误。五四运动中,中国工人阶级独立地登上政治舞台。通过五四运动,中国的先进分子才真正认识到工人阶级的重要作用。D错误。
 

4.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五四运动以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得到了广泛传播。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是

A.陈独秀

B.李大钊

C.毛泽东

D.瞿秋白

4. 【答案】B

【考点】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难度】容易题(0.836)

【正解分析】李大钊是在中国最早讴歌十月革命,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的人。十月革命胜利后不到一年,他发表了《法俄革命之比较观》,第一次正确地阐述了十月革命的性质;随后半年内,他又相继发表《庶民的胜利》、《Bolshevism的胜利》,热情歌颂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欢呼“将来的环球,必是赤旗的世界”。五四运动以后,他开始比较系统地介绍马克思主义。1919年秋,他发表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是一篇在中国历史上第一次较为完整、准确地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这表明,李大钊已经成为中国的第一个马克思主义者。B正确。

【错解分析】五四运动前,信仰马克思主义的,还只是李大钊这样个别的人物。马克思主义是在五四运动的推动下,才在中国传播开来的。ACD不符题意。
 

上一篇:考研政治史纲备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开创与发展题型练习及解析汇总

下一篇:没有了

相关推荐

考研政治史纲备考:开天辟地的大事记题 考研政治史纲备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 考研政治史纲备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 考研政治史纲备考:反对外国侵略斗争题